雁翎刀是从南宋开始被使用与朝廷特定的军用兵器的,但各朝各代却一直传承并改良着雁翎刀,在清朝政府也同样保留雁翎刀,接下来要将的就是清朝水师李准腰间别上雁翎刀霸气南征的故事。
派遣水师巡视海岛,是古代中国政府行使主权的重要方式。最迟自11世纪北宋始,中国即派水师巡视南海及其诸岛,捕捉盗贼,维持治安。北宋《武经总要》记载中国水师巡视西沙群岛,“命王师出戌……七日至九乳螺洲(即西沙群岛)”。
清代《读史方舆纪要》、《防海辑要》、《洋防辑要》等史著,均印证了这段史实。清代乾隆《泉州府志》记载,广东水师副将吴升巡防“七洲洋(即西沙群岛附近海域)”的情形,“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1909年4月,两广总督张人骏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海军官兵170余人,巡视西沙群岛,每座岛屿均勒碑竖旗,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李准巡海”。
人物介绍
李准(1871年3月26日-1936年12月22日),字直绳,四川省邻水县人。幼随父宦游来粤,历任候补道员、广东钱局提调、广东海防善后提调和厘金局总办、广东巡防营统领兼巡各江水师、广东水师提督、后兼任巡防营统领,曾获清政府特赏“头品顶戴”、颁赐“果勇巴图鲁”名号。1909年4月,李准率官兵170余人,乘“伏波”、“琛航”等舰前往西沙查勘,并逐一命名,勒石于珊瑚石上,升旗鸣炮。
李准曾将山羊和牛雌雄各数头放养在岛上,以待今后航巡时官兵猎食。山羊因不适应岛上环境已经绝迹,目前仍有牛在西沙东岛繁衍。李准回广州后,著《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并奏请朝廷开发西沙。1910年,清政府决定“招徕华商,承办岛务”。
1911年,广东省政府宣布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划归海南岛崖县管辖。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法国侵占西沙群岛,李准在报上发表当年任广东水师提督期间,几次视察南海岛屿的报告书,重申西沙、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911年,李准在辛亥革命大潮中宣布反正起义,派员说服在惠州据城与陈炯明等民军激战的清廷陆路提督秦炳直开城投降。胡汉民在《胡汉民宣布李准反正实情始末书》的文告中指出:“粤东省城九月(指旧历)反正,以李直绳君之功为最”,这是胡汉民对李准在广东光复过程中给予的的评价。
1912年10月,李准奉袁世凯电召,到北京任高等军事顾问,1915年任混成模范团副官。1916年李准借赴粤和解各独立军矛盾之机,毅然离袁去港,次年定居天津。李准离开政界后,专注文化生活,尤善篆书、隶书,天津《大公报》初期刊头“大公报”三字即为其所书。
日本投降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布》等一系列国际公约和协议,依法、公开收复南海诸岛。1946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训令,广东省政府任命萧次尹为接收西沙群岛专员、麦蕴瑜为接收南沙群岛专员,海军总司令部任命林遵上校为指挥官、姚汝钰上校为副指挥官,率太平舰、永兴舰、中建舰、中业舰,于11月至12月接收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在永兴岛、太平岛上举行接收仪式,重竖主权碑,派兵驻守。中国和美国当时是盟国,中国收复南海诸岛时乘坐的是美国军舰,世界各国对中国恢复行使南海主权都予以承认。